杨波海 (中国散文学会、楹联学会会员、咸阳市楹联家协会原主席)
今天有幸受咸阳博物院邀请参加“保护·利用·传承”纪念咸阳文庙建成650周年的座谈会。在改革开放40多年之后,开文庙建成650年座谈会,它的现实意义非常大,说明咸阳文庙具有利用价值。
我有一个理解,文庙的起源在孔子的故乡,那是家庙。作为学庙来说,咸阳是中国文庙文化的弘扬地,特别是作为学庙的奠基地。能不能这样去认识这个问题?文庙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建筑、它的文化承载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所以今天我的一些设想和建议是如何把儒家文化和当代文明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做什么事情。
现在来说就是爱国主义,“仁义礼智信”,“仁、礼”是从周代文化以来都提倡的,是儒家文化的一个核心。这些方面和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密切联系的。作为学庙和人才的培养来说,我们把传统儒学和现代的人才培养如何结合起来,所以说纪念文庙建成650周年,很具有现代意义,我们需要思考的很多。
抛砖引玉,我有这些设想和建议,就是在我们围绕保护利用和传承当中,我们是否可以提出这几个原则,因为文庙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符号,它承载的是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那么我们现在如何把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
第一个原则就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与之相对应的,我们要利用文庙这个文化符号,文庙建筑群,如何服务于旅游,如何促进旅游的发展。第一个建议,我们既要重视文庙的保护,又要重视文庙的修复。我这里的修复是两个含义,一个是修缮,就是以旧修旧,一个是复原。我觉得咸阳要扩大文庙的影响,要发挥咱们文庙在旅游当中的作用。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能不能复原一下渭阳书院的功能,以渭阳书院为依托,把咸阳有名的一些书院弄成微缩的景观或者进行展示、展览。三原宏道书院、礼泉烟霞书院,咸阳渭阳书院,乾县乾阳书院等等,把历史上的重要的书院在渭阳书院修复的基础之上,开辟书院的展示。也就是说在保护,修复的基础上来拓展我们的展示空间。
第二个方面,传统与时代相结合。文庙作为学庙来说,尊师重教是关键。我们能不能在文庙陈列咸阳教育和历史的展览,突出当代教育的终结点是人才培养。那把相应的一些学者、科学家,近现代对我们青少年有直接教育意义的这些人物展示出来,以及前面提到的这些知名书院,近现代名校、名师的历史展示出来。
第三个原则,传承与发展相结合。咸阳人都知道文庙这条街是步行街,能否修复黉学街,并在黉学街南街口修一个牌楼,直对着廊桥,把文庙和廊桥通过这个旅游通道连接起来。实际上黉学门过去有历史遗迹,10年前修廊桥时,廊桥北边的场地上立着一个石碑写的就是黉学门的简介,而碑文就是杨焕亭老师写的,我印象很深。修廊桥后,步行街改造成了一个饮食街,碑也遗失了。我们拓展思路,保护文庙的主体进而保护文庙主体的周边,搞一些拓展和旅游结合起来。
实质上我们要体验的很多比如成人礼、人生开笔礼等。我们还可以举行一些国学的讲座、儒学经典的诵读、孔子的纪念日等等,把这些活动在固定的时间推出,做成品牌化。再一个就是把文庙和学校联合,庙学结合进行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
所以我的具体建议到最后就是能否围绕现有建筑或者将来拓宽拓展的建筑基础上带三个馆,如果我们现在展示的主要是历史文化,要如何把历史文化、当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我建议还要突出咸阳的地域特色,所以我有三个具体建议,能不能建设三个馆。第一个是咸阳教育的展览馆,展示咸阳历代书院、名校、名师,突出咸阳近代知名教育家,以人物作为主要的展示部分。文庙是以礼教为主,教育的归结是人才培养,突出咸阳历史和近当代一些知名人物,比如教育家刘古愚、于右任、李仪祉、李敷仁、王藩成等等,通过展示他们的简历、教育成就以及对咸阳教育的贡献等来吸引游客。第二个就是艺术展览馆或者是文学馆。能否在文庙也开设文学馆或者是文学艺术馆,展示近现代作家。比如,与茅盾齐名的冯润璋(泾阳人),是茅盾文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还有吴宓(泾阳籍)教育家,作家。李若冰(原陕西省文联主席)、阎纲、雷抒雁、邹志安、程海、杨焕亭等文学家,也可以拓展为艺术馆,比如加入书画家宋伯鲁等。
第三个就是科技人才展示馆。辟如咸阳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1931年11月出生于陕西咸阳(秦都区的马泉镇魏家泉),地衣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部)。 高鸿,1918年出生,2013年逝世,陕西泾阳人,我国近代仪器分析学科奠基人之一,分析化学家、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李佩成,陕西省乾县人,1934.12出生,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窦科峰,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2月出生,乾县人,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外科学教研室、肝胆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