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咸博 > 关于咸博 > 首页您的位置:
花好月圆话咸阳|保护 利用 传承——写在咸阳文庙建成650年之际
马社强  2021-11-25 16:08:36

       文庙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物化反应,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信息。咸阳文庙自1371年建成至今,已历经650年的风雨历程。如今的咸阳文庙,环境优雅,古色古香,兼具关中四合院的质朴大气与江南园林的秀美典雅,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咸阳的重要历史文化名片和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文博机构和文物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担负起文物保护的职责使命,科学合理利用这一延续咸阳历史文脉的古建筑,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高度认识文庙保护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自觉
       咸阳文庙古建筑群不仅是古代建筑美学艺术的集中体现,更是传统文化思想在建筑上的物化表达,反映了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审美特征,是研究古代人文精神和美学观念的“活字典”,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文庙又是咸阳明清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城的文化根脉,是咸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更是文物、文化和旅游事业深度融合促进咸阳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一路向阳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保护好咸阳文庙古建筑群。
       担当尽责履行文物保护使命,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咸阳博物院作为咸阳文庙的管理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古建筑保护的标准和要求全面落实各项措施,保护好文庙核心区域的建筑和文物。同时,加强文物保护法规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协调和配合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好省政府公布的咸阳文庙3.4公顷保护范围和14.48公顷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保护措施,努力使周边发展建设的风格、色调、高度与文庙的历史风貌和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处理好日常维护和抢救性保护的关系。加强专业安保力量和技术队伍建设,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开展经常性保护抢险演练,打造一支守护文庙古建的专业文物卫士,确保文物长期安全。
       充分利用文庙办好文博展览,打造古建筑和博物馆有机结合的完美范例
       科学合理利用文庙古建筑群,是对古建筑的最好保护。1962年,在咸阳文庙基础上建设了咸阳博物馆,有力地促进了文庙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进一步做好历史文物展览展示,打造古建筑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成功典范。要以藏品为依托,策划高水平的展陈。进一步丰富“辉煌的帝都——秦咸阳文明展 ”内容和表现形式,生动展示秦人的八次迁都及在咸阳的发展历程。大力推进文化遗产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发挥咸阳博物院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新技术、新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化博物馆,让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让公众既能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又能获得视角上的冲击,更能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使文庙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咸阳博物院藏品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空心砖、瓦当、印字陶器、建筑构件和壁画,塔尔坡出土的安邑下官锺、龙钮錞于、提炼炉等铜器,具有研究秦文化的典型性和独特性;咸阳杨家湾出土的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军阵、汉元帝渭陵出土的汉代玉雕群,对研究西汉的丧葬制度、军事制度、彩绘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珍贵的藏品,为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让文物说话,把历史的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们将继续守望城市历史文脉,努力寻找文庙与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延续和拓展文庙的尊师崇道和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心存敬畏、科学严谨的态度保护与传承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履行好文博人的使命和职责,把咸阳文庙打造成为我市重要的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章来源:咸阳日报
  • 扫一扫下载
  • 扫一扫下载手机客户端V1.0您的专属参观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