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铜锺
时代:汉代
收藏单位:咸阳博物院
阳朔铜锺,青铜质,高36.3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8.5厘米,重5.7千克。侈口、长颈、肩部有两个对称的衔环,鼓腹、圈足。肩部弦带与腹部弦带之间刻有铭文48字,铭文内容为:陽朔四年考工,考工為湯官造卅湅(錬)銅鐘,容五斗,重廿三斤,工敞、護章、佐譚、嗇夫譚、掾彭祖主,右丞賀、令護省,外湯官,第卅九。因为其铭文开头四字为“阳朔四年”,故名阳朔四年铜鍾。阳朔是西汉成帝的年号,阳朔四年即公元前21年。
从阳朔四年铜鍾铭文可知,制作这件铜器的所有人员按职位由低到高排列,排在首位的是具体制作工人的名字,其次是主管官员的名字,最后是考核官员的名字。“物勒工名,以考其诚”,记录详细,才能使职责划分明确。
汉代习惯将圆形壶称作鍾,方形壶称作钫。铜鍾是盛酒等液体的容器。
青釉缠枝花卉纹碗
时代:金
收藏单位:三原县博物馆
青釉缠枝花卉纹碗,1985年三原县高渠乡西秦村出土。口径21.3厘米,底径6.5厘米,高7厘米。敞口,小弧腹,圈足,胎黄,底部有火石红,通体施豆绿色釉,内壁刻有缠枝花卉图案,图案位于碗内居中位置,缠枝圆润、立体、饱满,线条流畅,构图完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缠枝花卉纹图案是古代瓷器中使用较多的一种纹饰,由于构图中花枝缠转不断,故被简称为缠枝纹。常见有缠枝牡丹、缠枝菊、缠枝莲等。缠枝花卉纹图案委婉多姿,生动优美,富有动感,故寓意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
展出时间:2021年6月28日-12月31日
展出地点:咸阳博物院文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