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最新动态 > 首页您的位置:
咸阳博物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0-03-08 15:48:52

咸阳博物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0年-2025年)

前  言
一、咸阳博物院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博物馆事业发展状况
       1、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迅速
       2、文物保护管理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3、树立精品意识,打名牌战略原则
(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博物馆的经费不足,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2、馆区面积严重不足,陈列、文物存放及社交活动开展受限。
二、博物馆规划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总体目标
(一)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
(二)规划的总体目标
三、新时期的基本任务
(一)文物的保护基础工作
(二)文物保护与研究
(三)博物馆事业
(四)安全保卫
(五)文物科研与信息技术应用
(六)文创研发
(七)人才队伍建设
四、博物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












前    言

       咸阳博物馆成立于1962年,2015年更名为咸阳博物院。是咸阳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地带老城区的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上级主管部门为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属历史文化类博物馆。为加强咸阳市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建设,全面提升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咸阳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依据国家《博物馆条例》和《博物馆管理办法》,制定《咸阳博物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认真总结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在此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咸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未来一段时期内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趋势,使博物馆事业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规划》提出了博物馆事业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总体目标,提出了这一时期文物的保护管理、博物馆事业发展、文物保护科研和陈列展览、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基本任务。在本《规划》的基础上,将系统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和专项规划,提出更为具体的目标,制定具体有效的保障措施,从而提高《规划》实施的指导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一、咸阳市文博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咸阳博物院事业发展现状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强力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强文物保护总体布局,我院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和出色完成了近年来的工作任务,形成了我市文博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1、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迅速
       咸阳博物院1965年5月开馆,是咸阳市第一家对外开放的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16.57亩,展厅面积165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634.68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平方米,设9个展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有凤凰台、安国寺、圣母宫等其它古迹遗存,是咸阳历史沿革的活见证。2015年更名为咸阳博物院。
       2、文物保护管理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和《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博物馆行业标准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工作,制定安全消防、宣教接待、藏品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党务工作、政务管理制度,指导和规范博物馆日常工作正常运行。以上管理办法及制度的实施,促使咸阳市文物保护、博物馆事业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对各部门管理职责、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使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依法行政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3、树立精品意识,打名牌战略原则
        我们本着树立精品意识,打名牌战略原则,集中人力、物力,精心抓精品,创品牌。博物馆展陈分辉煌的帝都—秦咸阳文明展 、浴火重生的西汉军团—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陈列、文庙碑廊历代碑石陈列、佛影留痕—佛教文物陈列、仰韶玉韵—尹家村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古渡千秋陈列等展览,其中秦咸阳文明展 、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陈列最具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博物馆经费不足,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全市文化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存在着一系列制约继续发展的问题,如:管理体制、运转机制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状况;文物和藏品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资金短缺,正常运作经费不足;科研工作的开展相对其它领域,虽然起步较早,但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而且科研人员少,缺乏科研队伍建设。在文物、博物馆资源信息化建设和文创开发利用方面,还处于初始阶段,整体向高级化利用水平转化还存在差距。
       2、馆区面积严重不足,陈列、文物存放及社交活动开展受限。
       咸阳博物院馆藏文物丰富,约占全市藏品的三分之一,但馆区面积严重不足,没有发展空间,没有展出条件,很多文物珍品一直深藏在库房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馆院展厅基本在文庙馆区,“文庙”馆区总占地面积约16.25亩,展厅面积仅有1648平方米,受“文庙”古建筑砖木结构本身条件和空间面积所限,导致展示内容无法拓展,展陈形式效果也难以创新体现,严重影响博物馆整体品位。咸阳博物院现有库房面积仅有634平方米,存放区域严重受限,无法实现文物按类存放。
       由于空间所限,一些公众服务、宣教、文化活动和青少年研学活动没有条件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施条件受限,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也难以广度施展。与现代博物馆研究、展示、宣教、文化休闲格局模式相去甚远。
       二、博物馆规划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总体目标
       (一)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全面、完整、坚定不移的执行《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文物法制建设,完善文物保护体系,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管理机制建设。创新文物保护的理念、机制和方法。按照内涵式发展的思路,加快博物馆资源整合,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全面提升博物馆整体工作水平,推动文物、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实现博物馆既延续历史文化发展特色,又符合现代化功能的战略目标。
      (二)规划的总体目标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协调统一。着力解决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推进博物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保持数量、种类基础上,实现质量上的突破。着力在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方面开拓创新,积累经验。增强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促进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创新思路,使博物馆的内部管理、对外展览、学术科研、藏品保护、专业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有新的发展和新的提高。
       三、新时期的基本任务
      (一)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1、文物数字化建档工作,建立起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数字化藏品数据库。
       2、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文物藏品库房。
       3、配合上级部门继续做好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
       (二)文物保护与研究
加大对咸阳历史研究力度。
        (三)博物馆事业
       1、提高博物馆保管、研究、展示和服务水平,改善博物馆基础设施条件,使博物馆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建立与大西安和现代化城市性质及特色相匹配的博物馆体系。
       2、坚持“以人为本”和“三贴近”原则,充分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在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咸阳悠久历史文化教育中的基地作用。实现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有机结合,满足广大群众对高品位精神文化的需求。
       3、为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结合咸阳市老街改造,
       对文庙博物馆进行改扩建。
       4、启动建设咸阳博物院(新馆)。
       5、发挥博物馆的优势和作用,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6、搞好对博物馆现状评估和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的调研。完善博物馆审核、检查制度。推广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的开展。
       7、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博物馆的基础建设。提高博物馆科普工作水平,增加博物馆科技含量,重点推广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博物馆藏品研究、保管、展示方面的应用。
       8、积极开展展览和交流,让文物活起来。推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展览,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的文化艺术生活,提高博物馆在全国的影响力。
       9、设计和开发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满足参观者和旅游者的需求。
      (四)安全保卫
       1、为确保文物标本安全,根据《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实行逐级安全岗位责任制,建立文物安全预警机制和责任制度。实现安全保卫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
       2、贯彻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安全保卫工作的政策、法规;加强保卫工作的领导;经常对干部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定期听取安全保卫工作汇报,组织检查各项安全保卫工作的执行情况,逢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会同公安机关进行全馆安全大检查,发现隐患,认真整改,及早消除。
       3、建立切实可行的文物安全、消防、技防等保护体系和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监控报警中心的水平,更新消防报警主机,更换显视系统,加大监控及报警探测器的密度,进一步体现机防的现代化。
       (五)文物科研与信息技术应用
       1、发挥文物、历史、博物馆专家的作用,建立文物保护、博物院科研学术带头人制度。开展一批文物、历史、考古等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促进文物科研和学术交流。
       2、加大对文物重点科研项目的投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与各科研机构和大学院校合作,开展文物科学保护技术和文物藏品保护项目的研究。使全市文物保护科研体系与基地的建设得到完善和补充。
      3、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博物馆藏品管理、文物安全技术防范等工作中。完成“博物馆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设。
       (六)文创研发
       1、依托馆内丰富文物资源,联合相关部门,开发特色文创产品。
       2、积极与文博专家、文物专家、能工巧匠合作,引进外部力量加大文创研发。
       (七)人才队伍建设
       1、开展博物馆系统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工作。建立研究员制度,发挥学术带头人的核心作用。加快业务技术培养工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任办法,实行岗位竞争、择优聘任制度。
       2、加大培训力度,全面落实全馆干部培训任务结合文物、博物馆行业特点,不断拓宽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网络,提升全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博物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提高并增强保护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落实《博物馆管理办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推进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改革,积极探索和创新文物有效保护、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的新型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文物保护、博物馆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加大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初步建立起长效机制。发挥政府投入资金的社会效益。按照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及社会各界的捐助。
       3、建立和完善博物馆事业建设发展行业规范、标准和制度。开展对博物馆的现状评估和制定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博物馆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逐步完善博物馆设施建设与展览陈列改造,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展文物、博物馆信息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建立文物、博物馆数据库和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初步实现全市文物、博物馆资源数字化,管理和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大文物、博物馆信息的对外交流。   
       4、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主线,以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为重点,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各类教育和培训,广泛吸引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使文物、博物馆行业人才资源总量有所增加,专业人才结构更加优化,高级专家队伍有所壮大,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紧缺人才能得到补充。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本规划自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之日施行。

  2020年3月    


  • 扫一扫下载
  • 扫一扫下载手机客户端V1.0您的专属参观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