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
当面半径9厘米 筒瓦残长12.5厘米
1975年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牛羊村秦一号宫殿遗址出土
瓦当当面图案为模制的树木鸟兽纹样。树位于当面中央,树冠是一组“Ⅴ”形线组成的扇形,树干连接所有V形线和树根,树根呈卷云纹状。树的两侧为鸟兽纹,两鸟相对,展翅冲向树冠,两兽也相向呈奔跑状。整个画面布局疏密得当,生动自然,以树干为轴对称分布。
树木纹瓦当是战国时期齐国最具代表性的瓦当图案。通常采用对称的表现手法,在主体树木的两侧装饰有各种人物、动物及飞禽等纹饰。主体树木的纹饰灵活多样,有曲枝的、直枝的,也有变形枝的;树枝上有树叶的,也有无树叶的;树的根部有外弯曲的,也有内弯曲的,也有不表现树根部的。有的树两侧下方还装饰有乳钉或者圆圈等,与树木纹、人物、动物纹共同组成当面图案。
瓦当上的树木纹图案是当时社会生活、文化、信仰的反映。首先,齐国人认为树木能沟通天、地、人三界,通过夸张、变形处理的树木纹,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其次,树木繁殖力强大,可以依靠种 子和插条等多种方式繁衍。再者,树木纹有“多子”、“成材”(才)、“延年”的美好寓意。最后, “木”乃五行之一,“木德”能华育万物,国君也使用“木德”来治理国家。树木纹纹样在瓦当中大量运用,是统治者用来传达政治思想、宣传施政方针、教化臣民的物证体现。
《史记》中记载,“秦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秦咸阳宫殿遗址出土的树木鸟兽纹半瓦当,运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既简单而又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田园式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状态,也是秦灭六国写仿其宫室最有力的实物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