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内新闻 > 最新动态 > 首页您的位置:
咸阳博物院古渡遗址博物馆增设两件唐代文物精品
  2023-04-29 19:42:51
       为迎接“五一”小长假,满足广大游客的文化需求,咸阳博物院陈列展览部近日对本院展陈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调整,增加了部分展品。其中最精美的是在咸阳博物院古渡遗址博物馆里展出的一件唐代錾花金执壶和一件唐三彩仕女俑。


       唐代錾花金执壶是1969年渭城区西北医疗器械厂唐墓出土,通高21.3厘米,执壶与唐代青瓷的造型一致,通体由赤金捶打、焊接成形,再錾刻纹饰。壶盖以莲花苞为钮,钮下錾刻两周莲瓣,外沿饰鱼子地蔓草纹,壶盖为流波纹。壶把为如意状,上卧一乌龟,龟口系环链与壶盖钮连接。壶颈为蔓草纹,下覆莲瓣一周,壶肩至底有四组环形纹饰,第一层以四朵莲花为中心的缠枝蔓草;第二层为两对展翅嬉戏的鸳鸯,期间为鱼子地蔓草纹;第三层为鱼子地蔓草纹;最下层饰三重莲瓣纹。壶嘴也饰鱼子地莲花蔓草纹。此壶造型之优美,做工之精湛,既有大量中华民族本土的纹样图式,又有很多异域的符号和工艺,当是唐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准。




       唐代丝绸之路延伸更广,使西亚地区的掐丝、焊缀金珠等工艺传入中国,甚至大量手艺精湛的异域工匠也远离故土来到长安。强盛的国运,富足的生活,使唐代贵族更加推崇金银、玉石制成的生活器物,金银锤揲成型后再錾刻精美图案的食器、酒具和茶具,在唐代更为流行。多元文化的交融也将唐代金银器推上了中国金银器发展史上的巅峰。
另一件三彩仕女俑也为唐墓出土。女俑通高49厘米,体态丰腴。发为倭堕髻,身塑交领对襟宽袖衣,齐胸及地长裙;右手置于胸前笼于釉内,左手垂袖于身后,足饰翘尖鞋。头右侧,神态娴静,是盛唐时期妇女的写照。


       咸阳境内的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县分布着9座唐代帝王陵寝及众多的大臣陪葬墓,又是唐代丝绸之路西去的必经之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咸阳地区出土了大量高等级的三彩低温铅釉陶,时间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至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唐墓中出土的三彩陶俑骑马狩猎、出行的生活形象,重现了唐代皇室贵族阶层的社会生活风貌。中国境内唐三彩胡人俑、胡服汉俑,以及具有西亚装饰纹样的三彩生活用器的出土,见证了唐文化与西域、波斯文化的融合;而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埃及等地考古发掘出土的三彩生活用器,又见证了唐三彩的外销。这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
       唐三彩不是瓷,是低温铅釉陶。它以高岭土为胎,成型后,先素烧至1100℃左右,然后在素烧的陶坯上施多种含铅的釉,再二次烧至900℃而成。
       铅釉以多种金属氧化物为呈色剂。氧化铜烧成绿色,氧化铁烧成黄色和黄褐色,氧化硅烧成白色,氧化钴烧成蓝色,氧化锰烧成黑色和紫色。氧化铅降低金属呈色剂的溶点至900℃,烧制中的流动性使各种釉料在低温下交融和侵染,形成斑斓绚丽的色彩。因黄、绿、白是烧成后的常见色,俗称“三彩”。
       唐三彩由西汉低温铅釉陶的烧造工艺发展而来,开创了多种釉料施于胎上的先河。先出现生活器皿,后有人俑及动物俑;目前在陕西耀州窑、河南巩县窑及鲁山窑发现有烧唐三彩的窑址。三彩始烧于唐高宗时期,盛唐墓葬中出土有大量的陪葬品,中晚唐以后衰落。唐三彩的兴衰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厚葬之风以及疆域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稿:田小华
制作:张金丹
审核:田小华
  • 扫一扫下载
  • 扫一扫下载手机客户端V1.0您的专属参观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