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咸阳博物院策划推出“让文物说话”系列微课堂,包含了文物说秦、汉、唐、宋(金、元)、明、清6大板块。“让文物说话”系列微课堂主要通过展示介绍我院馆藏精品文物来阐释文物背后的故事及价值。
咸阳博物院将于2023年2月27日隆重推出“文物说明”板块,每周一、周四各推出一集,敬请关注。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国号大明,自此明代共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得到统一和巩固的时期。
政治上,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内阁制度确立并成为中央最高的决策机构,也在明朝的政治体制中发挥核心作用,使皇帝对朝政的控制力达到了顶峰;经济上,开放海禁,海外贸易重新发展,白银货币化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人集团逐渐形成,为商业资本的积累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上,在哲学领域既有“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也有自称“异端”的李贽,在文学领域既有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也有“三言二拍”小说话本,戏曲方面《牡丹亭》流传千古,绘画方面宫廷画派位居主流;科技上,《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等各个领域的集大成之作纷纷问世,是明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造船、天文、医学、数学和化学及农学等,均对世界产生莫大贡献;对外关系上,郑和七下西洋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戚继光抗倭胜利使朝廷认识到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使中国进入了逐渐成形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王朝兴衰更替不断上演,但作为时代见证的历史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咸阳博物院将依据文物资源优势,进一步“让文物活起来”,讲好文物的故事,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近历史文物,感受到中华文化魅力。
“文物说明”(第一集)
咸阳文庙——延续咸阳历史文脉六百年
文庙,是古代祭祀孔子、传播儒学文化、宣扬教化的重要场所。咸阳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后经明清两代多次修缮,现存古建遗存有木牌楼、一殿、大成殿、东西两庑、三殿、小牌楼、偏院正殿。1962年开辟为咸阳博物馆馆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咸阳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开篇文稿:刘倩怡
视频文稿:姚玲玲
制作:张金丹
审核:谢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