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咸阳博物院建馆60年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专家学者发言(三)
汉阳陵博物苑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副馆长、研究员曹发展说:谈到建设时期的博物馆,今天我要表达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个就是今天参加建馆60周年纪念活动,我非常高兴,见到了很多老朋友,也见到了很多新朋友。很高兴参加这个活动,也很感谢领导邀请我来参加这个活动。在此,我想表达一个心愿,祝愿我们咸阳博物院通过60周年的纪念活动,再更上一层楼,更放光芒。 第二层意思是60年来,咸阳博物院各方面的建设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比方说人才队伍建设,咸阳博物馆最早七八个人,后来十几个人,到现在一百多人,文博队伍的建设得到了一个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专业队伍的建设,也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发展,这些年来出了那么多的研究员、副研究员,这都是咸阳博物馆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陕西说西线旅游,那么西线旅游是啥?答案是咸、乾、昭、茂,就是咸阳博物馆加三陵博物馆,后来才有了法门寺。它当时承担着整个陕西西部的旅游核心,在中国文化的向外传播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在考古研究、秦汉文化史研究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那时候出版了很多论集,今天我就不重点详细介绍了。 今天我想重点谈一谈博物院的新馆建设问题。咸阳博物院以文庙为依托,建成了博物馆,文庙这一组建筑在咸阳博物院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此时它已经把它能够发挥的作用发挥完了,已经没法再能发挥出它更多的适用于现代要求的功能了,这种看法的提出不是在新世纪,而是在上个世纪就提出来了。1977年我从西大考古专业毕业回来,找刘庆柱老师报到。下午报到之后,第二天早上我就和刘庆柱老师、陈国英老师一起到咸阳北五县上去参与工作,当时我们要去旬邑、长武、彬县这几个县区开展调查。那天调查回来之后,刘老师就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写一个申请筹建咸阳地区中心博物馆的报告。这个报告我不会写,刘老师就拿出了一个1975年那时候写的报告,那个报告应该是刘老师本人写的,我就参照刘老师的再写了一个报告。刘老师在当年的报告里面写到要建立咸阳地区中心博物馆,申请经费300万,到了1977年的时候,刘老师说经费就申请500万。当时建立咸阳中心博物馆的依据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呢?就是天下有“二阳”,洛阳地区博物馆都建起来了,咸阳还没有,所以要建起咸阳中心博物馆在当时也很紧迫,这才能和天下“二阳”相匹配,因此才写了这个报告。而这个报告一写就是多年,在七八的时间里连续年年写。到了1978年的时候,陕西省把筹建咸阳中心地区博物馆的计划,列为陕西省文博事业三年规划八设想之中。当时国家文物局统一抓,要求各省市都要制定文博事业发展的三年规划八设想。1978年咸阳中心馆也列入三年规划八设想里边,就这还继续写报告,一直写到张馆长在任的时候。到了1986年,申请得到了前期准备,前期准备的标志是什么?就是上边给了一点征地钱,在咸阳原上买了30亩地。当时征的依据是什么?是咸阳博物馆是十几亩地,上去翻一翻,征了30亩地。那个时候人们思想保守,认为30亩地就足够大了,因为当时建秦俑博物馆征了500亩地,好多老同志想不通,认为把那么好的地500亩给建一个博物馆,有点太大了,现在看来其实太小了。所以咸阳馆当时在上面仅仅只征了30亩地。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把这个地还是卖了,卖给邮校了,就是现在文林路的北侧。当时没有文林路,只有北防洪渠,防洪渠两边路还没修成,渠里一渠污水,环境不是很理想。 第二次时候选址在现在的文保中心库房那个地方,那时称环城西路一号,文物局当时也搬过去了。那时征了50亩地,代征63亩地,就是带征路,路要占掉13亩地。当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筹建处,杨振安是第一任筹建处主任,成天跑西安跑西北院,开始搞设计,还给他办公室挂上一个效果图,这就是未来的咸阳新博物馆。那个时候新馆建设工作有一点推进,由王天星主笔设计,还设计了好多图纸。再下来就是选址到渭城区老政府渭滨公园东边,后来觉得这个地方狭窄,最后就又跑到窑店镇去了。总而言之,咸阳建这个博物馆真的好艰难好曲折,归根结底还是没钱。 在陕西,地区这一级申请筹建博物馆,咸阳是第一家,之后才有了其他地区。成立文物局,咸阳也是第一家,成立考古所,咸阳也是第一家。现在我算了一下,咱关中5个地市,西安博物院人家开馆多年了,铜川的耀州窑博物馆开馆多年了,铜川市新博物馆也开馆了,渭南市博物馆也开馆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现在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了,如今唯独剩咸阳还是没有博物馆。 咸阳的文物珍贵,所承载的历史内涵很丰富,但是按照现在新时代博物馆的质量要求,它建筑物本身限制性太强了,没办法发挥现代博物馆提倡的展示手段、展示效果和展示要求。像今天中午看到的古渡码头重建效果,若不带3D效果,很多东西看不到。但在文庙这里由于受到很多建筑空间的限制,现代的展示手段无法在这里展现。不是咸阳博物馆不想做,是受高度、空间、墙体等各种条件的限制。 所以我今天的发言,强烈呼吁抓紧筹建咸阳博物院新馆,它不仅仅是一个事业的需要,也是一个时代的需要,更是这一群热爱文物事业文化人感情的需要。若是建新馆,一定要找高手设计,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设。最后,我想模仿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现在想说的是:新馆尚未建成,同志仍需努力。谢谢大家! 咸阳博物馆原副馆长闫志敏说:首先,我要表达的是感谢,我代表前任院长王晓谋和我自己向马院长、丁院长以及博物院的全体同仁表示感谢。能在疫情期间精心准备,搞了这么一场盛大的60周年庆祝活动,实属不易。我们对咱们全院同志和各位领导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这是第一个感谢。第二个感谢,是我要感谢像曹老师、张馆长等一大批前辈对我的培养,以及咱们馆兄弟姊妹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我来博物馆已40多年,这40多年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我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幸福,在此,我对他们表示感谢! 第二点就是咸阳博物院的定位问题。刚才各位老师已经谈到博物馆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我经历了,也参与了,包括新馆筹建,我参与了三次。对于博物院的定位,我的看法和张馆长有相似点,但也有不同之处。咸阳博物院定位不是咸阳市文化的定位,应该是馆藏文物内涵的定位,研究、陈列和宣传等一切的定位都由之而起。 第三点是关于博物院未来如何去建设。博物院的建设要和新时代紧紧相连,我们要制定一些切合我们本馆实际的远景规划,要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这一方面马院长他们会想的更远、谋划的更深,我希望他们把博物院建设的会更好。最后,我衷心希望在马院长、丁院长以及在座的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咸阳博物院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和未来。
文稿 :刘晓华 姚玲玲
制作 :史 鹏
审核 :刘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