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要闻 > 党建专栏 > 首页您的位置:
夏晓中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咸阳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
  2022-03-28 14:58:06
原标题:高举旗帜勇担使命 解放思想实干兴咸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咸阳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二〇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夏晓中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咸阳市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咸阳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节点,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扎实践行初心使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而努力奋斗。
一、回望五年,砥砺奋进奠定坚实基础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步履铿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气风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政治引领坚强有力。我们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走深走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赵梦桃小组的亲切勉励有为有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地生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培根铸魂,庆祝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坚定信仰。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新发展理念扎实贯彻,“六稳”“六保”全面落实,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冠捷、敏华、伊利、法士特等知名企业落户扎根,8.6代液晶面板、隆基光伏、雷丁新能源汽车、金沙河粮食加工等重大项目开花结果,电子显示、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医药等产业聚势成链。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加速涌现,服务业占比显著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苹果、奶山羊产业入围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县市成为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县域经济平均规模达到166.6亿元。
改革开放更具活力。我们坚持向改革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空间,主动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突出,国企改革三年攻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卫生疾病预防、应急管理、司法体制等改革扎实见效,为市场主体减负让利、财政绩效管理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五链共治、法在基层”社会治理、“3+”人才共享模式等在全国推广。秦创原咸阳核心区建设迈开大步,咸阳高新区在全国排名5年跃升42位,咸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升级,临空经济发展路径更加明晰。支持西咸新区建设,部分区域共管共建。营商环境力创“十最”,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53.4%。百企进咸、民企助咸、人才兴咸活动激发活力,“面食之都”形成品牌,“咸阳屏”“咸阳果”“咸阳茶”乘中欧班列、沿“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外贸进出口总值翻了两番。
群众福祉持续增加。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积极改善城乡面貌,持续发力生态保护,大力繁荣咸阳文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46.54万贫困人口脱贫、773个贫困村退出、4个贫困县摘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大班额”“培训多”“看病贵”“停车难”等民生问题有效解决。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加快,地铁1号线、“绿巨人”动车组联通两城,咸阳湖、奥体中心、市民文化中心成为新地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河湖“清四乱”、垃圾细分类、旱腰带矿山治理成效显著,“国宝”朱鹮现身咸阳。圆满承办十四运会赛事和省十六运会,成功举办市十二运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牢底线,科学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1982年以来渭河最大洪峰。文化产业持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力提升,优秀影视作品摘获国际大奖,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利用切实加强。咸阳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民主法治深入推进。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着力汇聚团结兴咸强大合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有力有效,《咸阳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出台实施。人民政协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一战线凝心聚力作用充分彰显,大统战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残联、老干部等工作扎实提升。“七五”普法顺利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胜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显著。党管武装、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军民融合发展,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有效保障,社会大局稳定安宁,全市上下政通人和。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真管真严、长管长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管意识形态责任制全面落实,红色马栏基因传承弘扬。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三项机制”深化运用。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主动,党员干部党性体检、政治体检全面推广。“四风”问题持续整治,基层减负真实有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深化,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同级监督和审计监督形成合力,以案示警、以案促改常态长效,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回望这五年,攻坚克难实属不易,发展进步鼓舞人心。成绩的取得,根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市委和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驻咸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的拼搏奉献,得益于海内外人士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七届市委,向所有为咸阳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实践,深刻启示我们:政治坚定方能行动坚决,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理念提升方能发展提质,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准确识变方能主动应变,必须用改革办法、创新思维抢抓机遇、破解瓶颈,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心中为民方能真情惠民,必须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持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管党有力方能事业有成,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严的主基调,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咸阳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城乡发展不够平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位、科教、文化、自然资源等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城市建设欠账较多,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任务艰巨;开放不足依然是明显短板,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路径不宽;生态环保投入不足,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亟待优化,全面绿色转型任重道远;党员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精神状态、能力作风与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要从成绩中坚定信心、从经验中增进共识、从短板中看到潜力,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接稳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新的辉煌!
二、乘势而进,坚决扛起新的光荣使命

统筹“两个大局”察时观势,世纪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创新版图和政治经济格局重构重塑,咸阳作为中华一统的起点、中国大地的原点,作为丝路故都,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从战略指引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从发展机遇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西安—咸阳一体化等深入推进,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叠加期。从后发优势看,咸阳区位优势独特、历史文化深厚、自然资源富集,具备厚积薄发、弯道超车的强劲势能。这些,都是我们勇担使命、造福于民的力量所在、潜力所在、信心所在。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和省委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突出创新驱动,加速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人民至上,促进共同富裕,全面从严治党,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市内和市外,深化西安—咸阳一体化,加速动力潜能释放和产业优势再造,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
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咸阳实践,是全市人民的真切期待,是在建设“一核心两示范四高地”基础上实现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促进“六个大提升”:
——经济质量大提升。年均经济增速保持7%左右,经济发展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到2026年,“544”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赶上全省平均水平,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有机融合,经济综合实力力争挺进西部地级市十强。
——城市能级大提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加速发展,西安—咸阳一体化迈出更大步伐,城市空间有序拓展、现代化功能不断完善、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到2026年,中心城市与西安城市发展趋于同步,“一心三极三带五板块”市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发展活力大提升。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取得更大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关中领跑,科技型企业数量翻番,人才聚集形成品牌效应,先进产业转移承接高地初步建成,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交通、物流枢纽享誉丝路。到202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更大突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60%以上,营商环境便利度走在西部前列。
——生态颜值大提升。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绿色生态系统日趋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全面优化,美丽咸阳绿色底蕴更加厚实。到2026年,空气质量力争实现根本性扭转,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森林覆盖率超过40%。
——民生福祉大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和便利性全面提升,优质文旅产品有效供给,咸阳文化品牌叫响全国,中等收入人群显著增加,群众享有更充分的就业、更优质的教育、更完善的医疗、更公平的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更大进展。到2026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8000元。
——治理效能大提升。党建引领更加有力,政治生态更加优化,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基层基础更加稳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更加完善。到2026年,平安咸阳、法治咸阳建设成为西部示范,“数字咸阳”品牌更加响亮,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展望美好远景,我们信心倍增、豪情满怀。到2035年,咸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实力更加雄厚,产业迈上双循环价值链中高端,生产总值较2020年翻一番、突破5000亿元大关;城乡区域更为融合,西安都市圈咸阳核心区全面建成,中心城区规划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力争突破200万;咸阳文化更显魅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传承创新全国有位;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咸阳大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再经过十几年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将全面建成拥有高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咸阳!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更加注重解放思想,坚决摆脱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坚决克服抱残守缺和四平八稳,用现代化思维、国际化视野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二是更加注重战略导向,切实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三是更加注重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协调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四是更加注重团结实干,各方联动、干群同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和衷共济办好自己的事。
各位代表、同志们!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要锚定目标不动摇,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咸阳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三、聚焦聚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跑出加速度。
(一)聚力秦创原咸阳核心区建设,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抓创新就是抓未来。要以建设秦创原咸阳核心区为总抓手,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让咸阳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领先领跑。
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坚持中试转化、企业孵化双轮驱动,打造科技成果商业化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效能孵化样板基地。加快培育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建设。积极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众创空间、科创特区、大学科技园多元发展。健全“揭榜挂帅”“定向委托”和常态化“路演”体制机制,据实择需开展基础研究和重大应用研究,构筑关中城市群创新发展动力源。
打造两链融合“示范区”。健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协同对接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培育一批“独角兽”“小巨人”和“瞪羚”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军民融合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把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化与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务实合作,发挥咸阳高新区桥头堡作用,加速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吸引更多研发机构和产业基地落户咸阳。
形成创新资源“强磁场”。健全要素融合体系,打通科技、金融、产业、人才连接通道,营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强和优化科技金融服务,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积极引入创投、天使等基金,促进技术链、产业链、资本链环环相扣。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扎实开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让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融通互促。
做大优秀人才“蓄水池”。深入实施人才兴咸计划,建立“技术高管”“产业教授”制度,设立具有西部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奖。完善推广“3+”人才共享模式,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行更加开放的柔性人才政策,吸引更多“千里马”建功咸阳。
(二)聚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产业强则咸阳强。要围绕构建“544”现代产业体系,深耕实体经济,汇聚优质项目,加速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让咸阳产业在西部实力强劲。
工业提质现代化。实化深化链长制,以“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为思路做强电子显示产业,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链条化为方向做优清洁低碳能化产业,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电气、能源专用设备、空海天装备等为重点做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粮、油、肉、奶、果、蔬、茶为依托做精食品加工产业,以中医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抓手做活现代医药产业,以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型节能材料等为导向做细新型建材和新型纺织产业。紧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产业基础再造,促进老企业、老品牌复苏激活。前瞻性布局区块链、氢能与储能、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努力掌握未来主动。
园区承载集约化。深化“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推动园区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促进咸阳高新区扩容强区改革成果转化,加快孵化器项目建设,打造西部领先的科技成果转化区和新兴产业示范区。提升咸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聚集能级,发展壮大航空制造维修、航空食品加工、商贸服务等临空产业,高品质打造临空经济带。大力支持县市园区创建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园区。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万项万亿”增资行动,强化“大招商、招大商”理念,不断引进行业龙头和带动性、引领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高端项目,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支撑作用。
流通升级立体化。瞄准消费升级变化,深化对内经济联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金融业,培育多元化金融主体,做强做优产业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和消费金融。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壮大电商产业,做实新兴消费,鼓励发展首店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和银发经济。构筑品牌云集、业态多元、功能齐全的地标性商圈,建设特色商业综合体和连廊经济圈,打造高品质步行街、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快递物流网络,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
蓄势赋能数字化。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建成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造园区。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大力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超前布局数字基建,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建设。深化“5G+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中的迭代应用,加快建设智慧、智能、智造咸阳。
(三)聚力构筑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咸阳因改革而崛起,因开放而兴盛。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让咸阳“春天的故事”续写得更多更好。
建优都市圈核心区域。把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作为最大的改革、最实的开放,按照“六个一体化”路径,扎实推进空间规划对接、科技创新协同、产业错位融合、基础设施联通、生态治理联动、公共服务一体。推动与西安的全域对接,着眼形成半小时、一小时、一个半小时经济圈,打造轨道交通圈、产业协作圈、就业通勤圈和品质生活圈,建设都市圈“粮袋子”“菜篮子”“果园子”和花卉基地,形成区域性消费品生产基地。加强西安—咸阳共管区建设与发展,努力把共管区建成示范区。
推进深层次改革攻坚。积极争取国家改革试点,再创出一批省级以上改革经验。科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国资国企监管体制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中。创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机制,巩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推进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建立现代能源体系,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构筑双循环开放枢纽。强化投行思维,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口岸、港口合作,精准对接发展战略,持续开展“双招双引”,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争取更大主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中欧班列长安号强化陆空联结,争取设立陕西自贸区咸阳协同创新区,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探索推进数字贸易,支持优势企业建立跨国园区,多元化建设海外仓。
塑造升级版营商环境。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全面建设诚信咸阳、营商高地。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放管服”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营商环境社会监督、非公企业维权等机制,大力营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发展环境。
(四)聚力城乡深度融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潜能

城乡融合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统筹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不断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让咸阳的城乡更加协调。
提升中心城市承载力。坚持“多规合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打造“以文为魂、以水为脉、以绿为韵”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一秦渭两区城市风貌,坚持新基建、老基建和社区“微基建”三管齐下。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街巷、雨污分流、综合管廊改造提升。精心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拓展“智慧+”城市管理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通透通畅。
推动县域发展高质量。大力支持各县市区发展壮大首位产业、首位产品,到2026年县域经济平均规模力争突破200亿元。鼓励更多县市挺进全省“十强县”。打造彬州、长武、旬邑清洁低碳能化产业基地,培优旬邑、淳化农业康养和医药健康产业,支持乾县、礼泉、永寿推进三产融合,促进三原、泾阳食品加工、设施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壮大兴平、武功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
形成特色城镇增长点。系统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深化镇村综合改革,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做优公共服务,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向城镇汇集。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培育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专而优”、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新型城镇。
(五)聚力文化繁荣自信,展示高质量发展新形象

文化是咸阳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自信。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变文化大市为文化名市,让咸阳文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力量。
弘扬主旋律。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面施行《咸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美美与共的社会氛围。办好咸阳文化艺术节,做亮国际风筝节、渭河马拉松等文化体育品牌。实施文化文艺精品创作计划,推出一批有温度、有品质、有影响的优秀作品,造就一支德艺双馨、开拓进取的文艺队伍。
坚持大保护。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加快历史文化保护立法进程,做好汉唐帝陵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积极创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探索非遗数字化保存、网络化传播、活态化传承,打造非遗小镇、非遗社区、非遗乡村,建设具有咸阳特色的“博物馆之城”,努力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润今。
培育新业态。以文彰旅、以旅促文、文旅融合,谋划推进十大文旅景区提升工作,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突出秦文化主题,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推动书香咸阳建设。
(六)聚力乡村全面振兴,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让咸阳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5年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责任体系、政策体系、项目管理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全力确保粮食安全。签订“军令状”、实施“田长制”,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持续开展违法占用耕地、撂荒地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农田“非粮化”。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种子革命和种业更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5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70万吨以上。
打造现代农业体系。完善特色农业产业规划,大力发展特色种养,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短板,建设北部生态农业提升区、南部高效农业融合区、中部特色农业示范区。积极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百万元以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乡村振兴“十个一”示范创建,抓实抓优示范镇、示范村和重点帮扶村,打造具有咸阳特色的先行样板。推进能源供应、卫生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全面提升农村文化、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传承文脉、留住乡愁。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动薄弱村提升、一般村壮大、富裕村做强。
(七)聚力生态环境立体改善,彰显高质量发展新颜值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坚持生态立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大举措,让咸阳空气常新、碧水长流、大地常绿。
围绕“双碳”推进绿色发展。坚持双控倒逼、先立后破,统筹抓好节能降碳提效、绿色低碳循环、绿色生活创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序开展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系统治理促进环境改善。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重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污染企业改造提升和有序退出中心城区,增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认真落实“四水四定”,加快推进引汉济渭、早日实现汉水润咸,加强重要水源地保护,建设农村生态河道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谋划建设渭河流域、渭北旱塬绿色生态带,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强化约束实现生态提升。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全面落实河湖林长制。健全环境治理监管评价体系,强化“三线一单”刚性约束,推行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加快构建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健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健全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综合运用行业标准、社会信用评价等手段,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八)聚力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咸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实施共同富裕促进工程。以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抓手,多渠道提高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勤劳创新致富,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和城镇“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近就业。落实以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实施民生实事普惠工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提质培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民办教育特色规范、特殊教育温暖有力。健全医共体、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深化健康咸阳建设。构建民意收集、交办、督查、反馈全链条工作机制,滚动实施整体性、全局性惠民便民实事。
实施保障体系提质工程。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应保尽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人居环境适老化改造,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落实三孩生育配套政策,推动关心下一代、妇幼、残疾人、红十字以及人权保障等事业发展,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力有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保障处置能力。
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基层自治制度,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体系,加强“七室一院”建设,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咸阳升级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系统实施“雪亮工程”,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制度,扎实推进宪法法律“六进”活动和“八五”普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咸阳、法治咸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确保全市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各位代表、同志们!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我们要争当改革者、奋斗者、领跑者,让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的美好图景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四、守正创新,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事业成败兴衰,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干部队伍。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保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清醒和坚定,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引领保障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建设行稳致远。
(一)抓严政治建设必修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健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机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做好马栏革命纪念馆整体保护提升、马栏干部学院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让红色马栏基因绽放时代光芒。
(二)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体系。用活用好“三项机制”,让愿担当肯谋事的人有平台、让敢担当会干事的人有舞台、让能担当善成事的人有奖台。统筹使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加大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在实践中锻炼各级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铁肩膀、真才干。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强化“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纵向有进步、横向有进位、整体上台阶。
(三)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巩固拓展“整镇过硬、整县提升”工作成果,推动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统筹抓好各领域党的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大力为基层扩权赋能减负,推动人向基层走、钱向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让基层工作更有活力、干部更有盼头。
(四)营造风清气正好生态。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一体落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筑牢拒腐防变坚固防线。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大力弘扬新风正气,让“勤快严实精细廉”成为习惯。加快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充分发挥巡察利剑的震慑作用,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涵养优良家教家风,守护良好政治生态。
(五)画好团结兴咸同心圆。强化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更好地把方向、管大局、促改革、保落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等职权,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有事好商量”,不断提高协商民主水平。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统筹做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非公经济、新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侨务等工作。坚持党建带群建,不断提高群团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同志们!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以自我革命精神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只争朝夕立潮头,笃行不怠向未来!
各位代表、同志们!秦代改革家商鞅两千多年前写道:“秦地最胜,无如咸阳。”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还看今朝。在宽广的现代化征程上,山水俱阳之地一定大有可为;在强劲的丝路脉动中,千年故都必将再现无上荣光!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铆足赳赳老秦人的“拧劲儿”,高举旗帜勇担使命、解放思想实干兴咸,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的奋斗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六稳”“六保”:“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3+”人才共享模式:“产业创新联盟+高校+专家团队”人才共享模式。

3.营商环境“十最”:政务服务最高效最贴心、政策服务最便捷最规范、法治服务最公平最放心、人文服务最守信最包容、城市服务最完善最宜居。

4.“一核心两示范四高地”:“一核心”指构筑西安都市圈咸阳核心区;“两示范”指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临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四高地”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合作高地、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高地、西部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关中城市群科技创新转化高地。

5.“544”现代产业体系:电子显示、清洁低碳能化、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医药和医疗器械、新型纺织建材、文体康养4个五百亿级特色产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4个百亿级新经济。

6.“一心三极三带五板块”:“一心”指西安都市圈咸阳核心区,“三极”指彬州、三原、礼泉3个县域经济生态圈,“三带”指南部、中部、北部3个经济带,“五板块”指清洁低碳能化、农业康养和医药健康、三产融合、设施农业和服务业、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5大板块。

7.“六个一体化”:空间规划一体化、创新驱动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

8.“十个一”示范创建:制定一组实施方案、编制一部村庄规划、壮大一类首位产业、组建一支专业队伍、完善一条治理体系、优化一款村规民约、打造一片宜居环境、建强一个集体组织、树立一批先进典型、落实一套包抓机制。

9.“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10.“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11.“七室一院”:在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设立治安工作室、法官工作室、言和工作室、格格工作室、红白理事工作室(农村地区)、物业评议工作室(城镇社区)、道德评议工作室、心理咨询工作室和云医院。

12.宪法法律“六进”活动:宪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来源:咸阳日报





  • 扫一扫下载
  • 扫一扫下载手机客户端V1.0您的专属参观导游!